757 看傻了
看到这个情况,有的人傻了,也有的人狂喜! 布和就仿佛见鬼了一般,很是失态地指着明清两军厮杀之地道:“不趁着如此良机退回城墙,脱离战斗,竟然还主动往前凑,难道明军还以为自己能打赢清军?” 言外之意,很有训斥明军自大的意思。要是明军将领在眼前的话,估计会被他喷口水了,不知进退这四个字,肯定要贴明军将领的脑门上去! 毕竟自清反明以来,有哪一次战事,明国能打赢清军精锐的?如果说这城外一战,要是明军能打赢清军,那以后清国最引以为傲的战力就没了。如此一来,不管是兵力、战力、物力、财力等等,所有的都不是明国的对手,清国灭亡,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布和虽然了解了很多内情,知道清国在这一年面对明国是连连失利。可他也是认为,这其实还是清国的底子薄,国力弱,被明国揪到了弱点痛击,才会打不赢明国,他才不看好明国的! 要是眼下明军能打败清国皇帝亲临的军队,他是绝对不信的! 不过他女儿,海兰珠却不这么看,她有自己的经历,更有她作为女人的直觉,立刻反驳她额祈葛道:“建虏是人,明军也是人,凭什么就不能打赢建虏了?” “你不会以为清军的军阵乱了,就打不赢了吧?”布和立刻摇头,看着海兰珠说道,“那军阵前面的可是放了白甲兵,那是清军的矛头,尖锐无比,你有见过折断的么?更何况如今战场之上,清军数量还要多过明军呢!” “女儿见过!”海兰珠毫不犹豫地回答,让布和一愣,“额祈葛您看着,这矛头今天就会折断了!” 布和听了,扭头不再理他女儿,感觉这个女儿还没嫁给明国皇帝,这胳膊往外拐的动作就很明显了!涉及到明军的事情,已经是不可理喻了! 海兰珠也不说话了,眼睛就盯着战场上,心中暗暗祈祷着,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心意! 其他蒙古部族的首领,也和布和一般看傻了。明明这些明军有机会脱离战场,能成功夺取土山后逃回去,却放弃了这么一个良机,反而主动往前进攻,这是怎么回事?总不可能是把后退的军令误传成前进的军令了吧! 这两军一旦交战,那不可能安然退回去,清兵也不会让他们安然退回去,必然跟着杀过去,让城头上的明军投鼠忌器,进而开始攻城。 至于明军会打败清军,这些蒙古首领压根就没想过这个可能性。清军的战斗力,特别是清国皇帝亲自带来的这些精锐军队的战斗力,他们是很忌惮的。要不是因为这个,他们一个个都担心草原上的事情,早就跑了,也不会一直好死不死地赖在这里。回去草原,非不愿,实不行也!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看到明军明明有机会全身而退,却犯傻了一般反而主动冲了上去交战。这些蒙古首领不看傻就怪了! 和他们不一样的是,皇太极等人原本都快绝望了,以为明军动作这么快,会跑掉。如此一来,土山被明军夺取,一番心血又白费,大清接下来的处境,将会很难受了。 可没想到,他都还没来及反应,没有考虑被明军逃回去后,怎么处理那些蒙古人的事情,就发现那些明军不退反进,竟然主动迎过来对战,这简直是让他大喜过望啊! 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决不能再错过了!皇太极心中想着,便立刻下旨,调兵谴将,准备全军扑上去,牢牢地抓住这个战机。 在他身边不远的范文程,如果是以往的话,为了显示他文武双全,他是绝对会向皇太极请战,上阵厮杀的!可是此时,他却是皱着眉头盯着土山那边的战场,心中有一些不好的预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奸范文程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他比别人也更细心,更注重细节。刚才明军出城强袭,夺取土山的过程,深深地震撼了他。 这支明军装备精良,不说重甲骑兵,光是那些火药武器就层出不穷,实在是让他意外。 还不止如此,这支明军的火炮营,炮击的那个准头,也是他第一次见到。还有刚才冲到土山这边集结成军阵的速度,也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另外一些细节上的,比如弓箭手几乎都是用强弓,夺取土山的明军士卒配合默契,个个力大,个人战技从攻上土山,很快剿灭上面的白甲兵也能看出一二。 由此种种,都让范文程意识到,这支明军实在不同凡响。步军方阵不退反进,难道他们是真有把握,能在野外正面打赢大清精锐军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范文程陷入了沉思当中,以至于他这一次都没去皇太极面前表现一下。 前线,清军“啊啊啊”地吼叫着,举着手中的武器,狂奔着冲向明军军阵。这个气势非凡,勇猛狂冲,就犹如一只只豺狼虎豹,嗷嗷叫地冲向它们的猎物。 他们的对手,要是弱一些的,看到他们的这番冲锋,非吓破了胆,腿软打颤不可。一会交战,十分力气,能用出八分都不错了。 可是,这些建虏如今所面对的对手,却是大明新军,崇祯皇帝亲手组建,从大明百万大军冲挑选出来的精锐,远非一般明军可比。 此时的大明新军士卒,就没有一个有害怕之色。随着城头上支援的“轰轰轰”地火炮声,队伍中的弓箭手,放低射姿,开始平射阻击冲在前面的建虏。 “梆梆梆”地声音不时响起,一排排地箭支飞速射出,叮进了狂奔而来的建虏身体上,“噗通”之声不绝,被明军弓箭手所射中之建虏,不管是不是白甲兵,不管穿了几层战甲,都是中箭跌倒,而后一下被后面狂奔而来的建虏所淹没。 只有少数建虏手疾眼快,用武器或者盾牌之类磕飞箭支的,才侥幸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