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鞠躬尽瘁
阉党二世祖第二百七十八章鞠躬尽瘁南直隶地杰人灵,从唐代开始大批北方的知识分子为了躲避北方战乱,纷纷迁移到南直隶周围居住,其中产生了很多大士族,比如说陈姓。 明末清初南直隶地界出过很多陈姓大官,比面前这个陈子龙,还有在北方满清朝廷当官的陈名夏,他是镇江府溧阳县人,还有宣德年间的兵部尚书陈洽,就是南直隶常州府人士。其他的还有海宁陈家、杭州陈家,都是了不得的大家族。 至于陈子龙所在的松江府华亭陈家,祖上也出过好几个侍郎、尚书,陈子龙的老子陈所闻就是崇祯年间的工部侍郎,所以苏州这里有一个陈子龙的叔叔也不算意外。 马铖听陈子龙解释完接着问那个老汉:“老汉,地租多少?可够日常生活?” 那个老汉听那个中年人说陈举人是他叔叔,哪里还敢说陈举人的坏话,赶紧说道:“陈举人被称为陈大善人,地租给定的五成,碰到荒年还可以减免一些,实打实的大好人啊!” “地租五成?够高的了,老汉怎么没想攒些银子自己买点地,朝廷的赋税怎么说也要比这个少吧?” 那老汉叹了口气说道:“实不相瞒啊,老汉十年前也有过十几亩地,但是朝廷赋税太重,没办法老汉只能托了人,投效在陈举人门下,这才将将够家里大小嚼用。当年要不是陈举人收留,老汉全家很可能死在县衙的大牢中了!” “朝廷赋税重?不是朝廷定下的五十税一吗?” 明代初期,因为刚结束全国战乱,朱元璋为了展生产将农业税订到三十分之一。而到了明代中晚期,农业税率甚至低于五十分之一。当然这并不是皇帝慈悲心作,为全天下老百姓降低农业税。实际上是到了明代中晚期,大量土地集中到大士族、大地主手中,这些大地主拉拢朝中知识分子,打着降低百姓负担的名头,将农业税降到了万历年间的五十分之一。 那老汉与马铖聊了许久,有些放松警惕,听马铖说完笑道:“五十税一?那是老黄历了,小老儿听家中老人说过,万历年间是有过五十税一,可那只是正赋,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大概每亩要收三钱银子。” 明代生产力低下,江南因为每年可以种两季水稻,所以亩产在两石左右,在平年一石稻米在一两五钱,去掉人工种子等等原料,每亩净利润在一两银子左右。所以每亩收三钱银子大概是百分之三十,也算不错了。 “以前的日子过得艰难,但还能维持,可是到了天启年间,县里来的税吏说朝廷要收什么辽饷,去辽东打仗,每亩地多收一分银子,不过这也没什么,无非也就是家中少吃几个月的干饭而已!” “可是到了崇祯年,朝廷又要开始征收练饷与剿饷,总共每亩要多收四钱银子,这样下去实在活不下去了,没办法小老儿只能带着土地投效陈举人,毕竟陈举人除了五成地租再不要其他,逢年过节还能给我们这些佃户赏些酒肉,比以前可轻松 多了!” 那老汉说完用眼角看了看马铖身后的陈子龙,知道这个人是陈举人的侄子,感觉还是为东家说几句好话。 “当时幸亏小老儿投效陈举人,听说城内徐家、曾家心黑的很,地租收到了七成,这已经是不给我们这些佃户活路了!” 马铖不管城内的其他几个地主如何收地租,他今天来的目的也不是这个,他指着周围的土地问道:“老汉,这周围的土地都是陈举人家的吗?” “对,这周围都是,苏州城外一共一千多亩,听说在吴江县还有些!” “徐家和曾家呢?” “那可就多了,小老儿听说徐家的土地足有上万亩,曾家也差不多,具体数目小老儿就不知道了!” 听这个老头没什么有用的消息,马铖笑道:“好,今天多谢老汉了,你去忙吧,祝你明年丰收!” 那老汉看马铖没有问题了,才唯唯诺诺的带着两个儿子离开,继续种他们的地。 马铖等老汉走远,才沉声问道:“陈先生,你当过县令,你说这老头说的情况属实吗?” 陈子龙沉吟半响,然后才说道:“大人,这老汉说的不仅属实,情况还不止如此,其实事实情况远他说的。南直隶这些土地肥沃,每年两季,虽然地租高达七成,但是剩下的也够百姓活着。可是北方就不同了,一年一季的土地产出根本交不够朝廷的赋税,卑职听说山东有的府县已经将赋税收到十年以后,还美其名曰探头税!” 马铖转过身盯着陈子龙的眼睛问道:“陈先生,朝廷已经敲骨吸髓,赋税已经收到了十年后,可是为何崇祯年间每年的赋税只有七八百万两白银?这钱都到那里去了?” 陈子龙家就是地主,他自然知道这钱去哪了,无非都进了那些不交税的世家大族手中。 “陈先生,你家有多少土地?” “具体数目卑职不知道,但五六千亩还是有的!” 陈子龙的祖父是举人,老子是进士,他也是进士,三代人才积攒下五千亩土地,已经算是清贫了。同样在松江的徐家,也即是嘉靖年间名臣徐阶的家,一任辅就弄到了二十多万亩土地。还有常熟的钱谦益家,也有七八万亩土地,太仓王家也有五六万亩,历史上有记载,在南直隶地区,拥有过七万亩土地的大地主竟然有一百零四人,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进士、举人,要不就是南京城里的勋贵。 马铖看着那些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低声的问道:“陈先生你所著的皇明经世文编是什么意思?” 这部五百零四卷的皇明经世文编由陈子龙主编,他的一些几社好友,比如徐孚远、李雯、彭宾、何刚等人协编。编撰此书的目的就像宋征璧为此书做序中写的那样,“此书非名教所裨,即治乱悠关”!这本书并不是像资治通鉴那样为统治者当什么参考书,而是要寻找这个世界运行的根本,为什么中国一定要过上三四 百年就要乱一次?为什么只有大乱过后才能大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手段是什么? 陈子龙想到自己主编的这五百多卷皇皇巨著,却不如马铖一句话来得深刻。陈子龙当年为了寻找解决中国历代由治转乱的根本方法,查找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但是没想到马铖一句简简单单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就将问题阐述这么彻底,陈子龙现在真的对马铖佩服的五体投地。 “大人,人中二十岁中举,二十八岁中进士,如今才得知大人之才不在人中之下,实在让人中佩服!” 马铖听陈子龙佩服自己心中暗自得意,能让陈子龙这么一个大文豪说出佩服的话,自己这次装逼就算有了结果。不过今天马铖并不是为了装逼来的,他的根本目的要收拢陈子龙的心,让陈子龙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卖命。 马铖动情的拉着陈子龙的手说道:“陈大哥,这个世道如此污浊,只有陈大哥如同这个乱世中一股清流一样吸引着小弟!陈大哥你深受儒家教育,深知百姓疾苦,现在小弟想请陈大哥抛弃自己的家族、抛弃自己进士的身份,只求为这个国家、为这些苦难的百姓做一些事情!” 马铖说完咕咚一声跪在陈子龙面前,这可把陈子龙吓坏了。陈子龙赶紧搀扶马铖,叫道:“大人何故如此,快快请起!” “陈大哥,陈先生,今天你不答应马铖,马铖就跪死在这里!” 马铖这样做可让陈子龙为难了,以前他编撰皇明经世文编的时候,只是想提醒当权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而不是像马铖这样,一棍子将所有士人、官员打死。陈子龙家中就是大地主大士族,他也不可能背叛自己的家族、自己的阶级。同时陈子龙经过这几个月与马铖的接触,知道这个马铖肯定不甘于只是当个督师,很可能自己帮助他会弄个身败名裂。陈子龙虽然不怕死,但是不代表甘于看着自己身败名裂,被记录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马铖跪在地上半天,现陈子龙并没有什么动作,而是低头不语。时间足足过了十多分钟,马铖这下知道陈子龙心中所想,原来这家伙根本不情愿投靠自己。 马铖刚才表演十足,甚至都给陈子龙下跪,哪知道陈子龙却不识抬举,气的马铖一跃而起,骂道:“陈子龙啊陈子龙,老子以前在南都与你深交,原以为你是一个忧心报国的好官,没想到你与那些官员一路货色,不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夸夸其谈,真要动了自己的利益,马上晴转多云!算老子认错了你,交错了你这个朋友!” 马铖跳着脚这顿大骂,将陈子龙比成了奸相严嵩,按理说陈子龙就算脾气在好也该大怒,但是陈子龙并没有生气,而是抬头笑道:“贤弟,你如此急色,如何能成大事呢?” 陈子龙说完双膝跪在马铖面前,朗声说道:“明公,子龙一无所长得明公信重感激不已,子龙愿在有生之年为明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