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非酋变欧之路在线阅读 - 第二十章 李氏的想法

第二十章 李氏的想法

    如果他想要告诉自己什么的话,那么就自然是会告诉她。

    李氏才不会去死心眼地去问夫君到底是怎么难受,要不要紧?

    她这人除了儿女失踪的期间内表现比较失常外,一直还是表现优良。

    虽然她身上有不少缺点,比如说她爱钱,想要通过儿女把老人的私产捞出来。

    对那些庶出的子女比较严厉,还有着不少小心眼,但她一直是死死抓住夫君的心。

    就算是陶二对宠妾再宠,也绝对不会让她们爬不上她的头上,很大原因是李氏的脑子不错。

    她知道自己手里的牌有多大,在想要做什么时都要好好算计一番,看看其中的利弊再决定行动与否。

    李氏曾经生育过三个孩子:二男一女,其实长孙就是她的儿子,可惜的是没有成年就夭折了,如今身边是一儿一女。

    在她心里最看重的人就是女儿宝珠和八郎小包子,尤其是儿子八郎,那是她将来的养老依靠,才会是她最关注的人,她是庆幸自己有亲生的孩子,母子之间的隔膜比较少。

    李氏嫁人后很清醒,对于所谓的情情爱爱没有太大的兴趣,从缔结婚约起,就被教育对婚姻不要有太多的期待。

    要的不多就不会有太多的失望,李氏一直接受过的教育让她明白他们两人的婚姻是源于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

    联姻时根本就不会考虑结婚双方当事人有没有可能出现男女之情,而在于两家的强强联合或者互补。

    李家曾经有过极为辉煌的时刻,自然是知道很多东西,那么在教养女孩子时是相当下过苦功。

    除了一般的女性学习的东西,李家还专门教育李家的女子们学习更多的东西,比如说历史。

    而李氏是一个很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就带着热情学下去,而有一段历史令她想的很多。

    想当年某位皇帝有一位极为得宠的萧姓妃子,被皇帝宠到可以和皇后一较高低。

    依仗着自己生下皇帝儿女的萧淑妃,在很多时候是压制没有生育的王皇后。

    王皇后自然是不想坐以待毙,那么就想着找个帮手来帮着她对付萧妃。

    皇帝早年有个心爱之人不得不出家为尼,王皇后就找到庵堂里的她。

    在王皇后的帮助下,武氏得到离开庵堂的机会,再一次入宫。

    萧妃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也不知道会遭到皇帝的厌弃。

    武氏进宫后一开始是达成王皇后的意愿。

    很快就夺走皇帝很多的宠爱。

    成为后宫里最得皇帝宠爱的,成为昭仪。

    直到有一天她甚至把皇后、萧宠妃统统拉下马来。

    这一次宫中争斗最大的胜利者就是武氏,甚至她成为一国皇后。

    而之前的王皇后、萧妃最终是被武氏一起弄死,两个人死状极为凄惨。

    李氏在读这一段历史是十分投入,要知道最后的胜利者武氏属于一个异类。

    武氏之所以会在庵堂里是因为她是先帝身边低等妃嫔中的一个,先帝过世后进入庵堂。

    要不是失败的王皇后为了急于打击情敌萧淑妃,想要找到一个帮手,特意从庵堂中接回武氏。

    只怕武氏是无法进宫,李氏看到这里知道武氏那时候是皇帝心头好,自然是抢走了萧淑妃的宠爱。

    由此可见给自己家夫君找爱宠时一定要注意,男人的心头好是万万不能接到自己家里来,那是给自己添堵。

    一个不好就是引狼入室的下场,千万不要做王皇后那种蠢事,这一点李氏是再三注意,以防止自己是不小心被下堂。

    这段历史中最令李氏注意的人还是武氏,要知道武氏在成为皇帝的妃嫔后还是有着不少问题,她属于再嫁之身,还比皇帝年纪大,按说这都是武氏的弱点。

    但武氏却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她必须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而之前的她曾经给皇帝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可能从原本的尼姑庵里出来进入皇宫,等到她生下好几个儿女后后宫的位置已经终于稳了。

    想要能够飞起来就要抓住最重要的东西,一开始是夫君的宠爱,但男人的宠爱太过浅薄,就算是在怎么铭心刻骨的爱,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会泯然。

    萧淑妃的遭遇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例子,当年的萧妃在得宠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简直就是皇后遇到都是比退三舍。

    可萧妃还是被新入宫的武氏一点点磨去曾经的恩宠,成为一个受到冷落的妃子,时间并没有过去太久的时间。

    武氏得宠后自然是想要除掉两个对头:王皇后、萧妃,要是不除掉她们,万一皇帝又起了什么怜悯之心。

    只有死人才不会再一次反复,武氏想到方法一举将王皇后、萧妃除掉,萧妃生的公主被扔到掖庭宫。

    李氏看到这里十分警醒,两个公主就这样和宫女、犯官家属们一起生活着,亲爹全不在意。

    这皇帝还对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冷酷无情的,当然这其中是因为武氏是有大本事的人。

    正是有了武氏的帮助,皇帝终于渐渐从权臣手里拿回权力,摆脱了朝臣的钳制。

    这也是武氏惩罚王皇后、萧妃,皇帝即使知道,却没有出手援助的原因。

    武氏在利益上能够给予皇帝的东西,要远远多于王皇后和萧妃。

    在这个蜜月期里武氏和皇帝之间是有着一致的利益关系。

    最终武氏扫平她登上皇后宝座上的一切障碍。

    武氏在登上皇后宝座后并不是故事结束。

    她并没有就此和皇帝过上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皇帝虽然很是宠爱武氏,但并不等于他就此清心寡欲。

    也绝对不可能后宫之中就只有一个皇后,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

    这种可能根本就是属于玛丽苏的剧情,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使皇帝觉得武氏是他的心上人,为了她不惜对抗礼教,甚至让她成为一国皇后。

    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他成为风流天子,他依旧是左拥右抱,后宫中的女子们都属于他。

    甚至在武氏怀孕期间,就让寡居在家的姐姐进宫帮着自己,结果一来二去皇帝和武后的姐姐勾搭上。

    明明叫姐姐进来时帮着自己防备皇帝去偷腥,结果自家姐姐反而是趁机和皇帝勾搭上了,还被封为国夫人。

    武氏发现后是什么感觉,作为外人是根本无法知道,但武氏应该是感觉到了自己的地位随时可能不保,毕竟有王皇后、萧妃的前车之鉴。

    武氏应该是不知道,正是因为她在除掉对手前皇后和萧宠妃时十分辣手,让皇帝感觉有些不怎么太喜欢,这和他想象中的女人不太一样。

    皇帝有些后悔对失宠的前皇后、宠妃一点不搭理,前皇后和萧宠妃都是他的妻妾,而武后竟然把她们做成人彘。

    这种强势让他吃惊不已,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武氏的手腕高超,有着一般女性所没有的强势,很有政治头脑。

    武氏政治触觉十分灵敏,多年来一直帮着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因为皇帝有头风病,很多时候依靠武氏。

    这让武氏的势力从后宫伸展到了前朝,并依靠这个站稳,不然下一个被废的皇后就有可能是她。

    武氏的强势让皇帝渐渐不再喜欢武氏,却又离不开武氏的帮助,他更加喜欢武后的姐姐。

    而武氏在知道姐姐和皇帝之间的私情后,却不得不装作没有看见,不然怎么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让她们姐妹之间的关系变得很是微妙。

    最终姐妹之间发生率一些冲突,直至武氏的姐姐死掉。

    而她的死就让她的的女儿成为武氏的反对者。

    甚至不惜成为皇帝的情人以报复武氏。

    但武后能够怎么办?只能是暂时性憋屈着活着。

    走到最后胜利者是武后,和她作对的其他人早就死掉。

    李氏在知道这段历史后对武氏这个人很感兴趣,很能干的女人。

    就特意开始研究起来她的生活i过程,武氏的事情对李氏的影响很大。

    李氏研究后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头脑去成为皇宫里的一份子。

    能在宫里面混得好的人一个个都是人精,一个不好就是成为别人脚下的踏脚石。

    这一点她很明白,她对政治方面是根本无感,一谈深了她就是想要打瞌睡,这绝对不行。

    也就是说让她去做同样的事情根本做不到,别人的算计她往往是过了很久才发现,已经晚了三秋。

    这让她从心里知道和那些聪明人一比差得太远,很有可能成为别人手里的枪,她没有那个兴致成为第二个武氏。

    要知道这位从皇后变成女皇的聪明人,到了老年后不得不退位于儿子,最后退位时也是不光彩,是被逼宫后不得不退位。

    李氏自知没有那个能力去做同样的事情,但女皇的一些操作对她还是十分有用的,比如说怎么抓住夫君的心,这一点很重要。

    她的心里很有数,为了更好的活着一定要制定好自己的措施,在其后的生活中她一直注意着怎么好好生活这个问题。

    李氏属于高嫁,她的娘家李氏家族曾经是世家但没落了,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皇家一直是打压这世家。

    这一次次的打压让不少高高在上的世家没落下来,李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后面还有。

    可这影响到了李氏女的身价问题,她们中后来不少嫁入寒门,简直就是一代不如的样子。

    李氏算是比较幸运的一部分人能够嫁入世家陶家,嫁人后在生活上出现问题,

    比如说牵扯到嫁妆问题,婆婆就有些不忿,感觉儿媳是落魄凤凰不如鸡。

    李家没落后能够给予的嫁妆就不多,婆母难免对儿媳摆出脸色看。

    而儿媳能怎么样?只能是忍着,同时紧紧拉住丈夫的心。

    等到陶家出事,对李氏来说反倒是一件打好事。

    她当然不会跟着公婆一起回老家。

    这根本是把自己的优势丢掉。

    婆婆和儿媳天然上彼此是对立面。

    她怎么会乖乖跟着婆母一起回去?别做梦。

    要是她留下夫君和妾室在一起,岂不是便宜他人。

    只怕那个喜新厌旧的男人很快就忘记了她的存在,所以不行。

    她想想就找夫君说起孩子们,要是他们也跟着大人们一起回族地。

    他们很快就会变成土包子,京城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教育方面是顶呱呱。

    说来说去就是告诉夫君,要是孩子们回到老家去,就等于是毁了他们的一切。

    陶二郎很是认同,既然孩子们都留下,那么作为主母的李氏自然也是被留下照顾孩子。

    婆媳谈了一次后,这样就远离了一直挑刺中的婆婆,李氏在这一次次的过程中宅斗技术飞速提升中。

    可以说对付陶二郎也是业务熟练,只是儿女失踪大大打击了她一番,等知道儿女都好好活着,整个人就变得十分精明,她一向是喜欢把自己所有的思想都包装一把,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点,很少对夫君撕破脸。

    也就是儿女失踪时手忙脚乱,现在自己是恢复正常,对夫君也就采用最平静的姿态面对,绝对不追问。

    在路上李氏终于知道夫君心里的矛盾点,对政治她是一窍不通,但对宗法她还是比较清楚。

    自然是明白大房的三个成为拖油瓶,而他们一房的大人就应该担负起相关的责任。

    对于夫君的担忧,李氏更在意的是那些大房一家人留下的财产有多少。

    虽然陶家这一次遭遇洪水,有可能导致陶家很多东西都没有了。

    但大房的嫂子在京城可是有不少陪嫁,有良田,有店铺。

    要是她去经营得当的话,应该能够从中捞出来不少钱。

    大房的子女将来的婚嫁都是拉关系网的好机会。

    这么一盘算的话,等于是利大于弊。

    李氏在心里盘算一番后,就和声说起来.

    她绝对不会说夫君的脑子进水,光想着麻烦事。

    怎么能够光想着他们二房要给大房的侄子侄女花多少钱。

    其实让孩子们挤挤住着就好,她可趁机把庶子们的待遇降下来。

    总不能嫡的、庶的待遇一样,这一点就是外人挑不出刺来,还可以打击一把。

    至于大娘子也一定要让她成为自家女儿的陪衬者,丧父丧母长女这一条就可把她打倒。